在应县上甘港村,种植豆角并不稀奇,可发展大棚可以说是村里的“新事物”。上甘港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庄,一直以来,村民都靠传统种植为生。2022年,村子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建起了13座设施大棚,尝试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户刘美玲就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22年,刘美玲承包了村里头13个大棚,主要种豆角,还有点辣椒和西红柿。豆角,一个棚能产3000斤左右,种大棚能打时间差,早上市,效益要比露地好得多,一个棚纯利润上到5000元左右,效益很不错。
好产业,高效益。首次尝试种植设施大棚就让种植户尝到了“新事物”带来的甜头。今年,村里在原有基础上又建起两座大面积设施大棚,走起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新产业的兴起不仅为种植户拓宽了增收途径,也为村集体找到了增收门路,更为当地的闲散劳力开辟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渠道。
村民张志军说,大棚离家近,村里面种点地都方便,抽出闲时打点工,一天能挣一百四五,一个月下来也有四千多元,很不错。
有了新产业,不忘老本行。上甘港村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将露地种植作为产业发展基础。村子拥有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8000亩都是旱地,为了实现露地经济和大棚经济齐头并进,村子今年采用村民集资和村里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投入150万元开展了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引入桑干河水源,实现“灌溉自由”。工程完工后可满足全村5000亩耕地灌溉,预计每亩可增产500斤左右。
应县南河种镇上甘港村党支部书记张仲生介绍说,目前,他们村是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同步进行,设施大棚采用的是承包制,15个设施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可解决20余名劳动力,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水利工程建好以后,种植户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受益农户达到600多户。下一步,他们要在农业种植上持续加大力度,一方面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引进猴头菇、其它蘑菇、菌类等高产高效新品种,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上实施二期,继续完善,实现全村耕地水浇面积全覆盖,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丰慧?张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