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姗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的过程中,国内外数字经济正处于密集创新期和高速增长期。加快谋划和布局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产业,促进三次产业数字化融合,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培植后发优势,实现争先进位,全力打造“四大高地”,数字赋能,换道超车,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发展基础

  (一)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快,关键网络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环境和用户基础明显改善。关键网络能力提升明显,初始带宽能力加快扩大。

  (二)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环节产业显现发展势头。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呈现增长势头,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1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逐年增长,大数据产业链环节产业加快发展,核心业态企业、关联业态企业、衍生业态企业不断增加,已拥有一批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易和运营企业。

  (三)数字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与经济社会融合渗透较为广泛。数字资源与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方面,助力各行业领域创新升级。农业、工业、服务企业领域数字应用逐步发展,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传统企业电商覆盖率显著提高。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方面,“电子政务云”实现网上项目联审联批,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数字文旅等都大大促进了数字惠民,让群众拥有了数字红利的获得感。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不够。我市政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割裂,数据之间无法有效共享,“信息孤岛”没有完全打破,严重制约了数据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价值挖掘。

  (二)数据资源应用领域不广。多数部门只重视数据的简单存储,少数部门对自身业务数据、社会资源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了初步整合开发,但整体来看,大多数部门尚未做到以数据分析应用结果全面辅助业务决策,数据分割、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普遍。

  (三)企业对产业数字化不够重视。我市工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性,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需求不强、积极性不高。

  (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不强。大数据需要从底层芯片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分析软件等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我市信息技术产业薄弱,大数据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系列规模,产学研用各环节协作亟待加强。

  (五)缺乏数据科学人才。我市缺乏大数据科研机构和技术储备,薪酬、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没有突出优势,信息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掌握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尖展格局,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数字赋能为主线,以产业数字化为主战场,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升骨干网传输与交换能力,提高宽带网络接入速率,促进信息网络覆盖面、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度、信息终端普及率和利用率的大幅提升,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推动我市大数据企业、数据中心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力交易,充分发挥能源优势。

  (二)创优大数据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市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综合统筹和协调推进作用,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同配合,落实工作责任,为大数据发展提供用电、土地、财税、资金等方面的优惠。

  (三)构筑大数据发展新格局。

  打造大数据核心集聚发展区,充分考虑现有数据中心布局情况,加强现有数据中心整合应用,建设我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

  (四)加强大数据宣传交流。

  围绕大数据建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先进城市和企业的典型案例,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政务大数据应用、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等方面进展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和企业家对大数据的认识,建立大数据思维。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此项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